中班组“文明礼貌月家长征文”获奖作品选登二
发布时间:2010/1/3 17:37:33 作者:无 浏览量:584次
从孩子的“转型”浅谈幼儿的早期教育
我有一子,今年5岁。记得两年前,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第一次来幼儿园, 尽
经过不到两年的幼儿园生活,我发现他的“哭闹功”慢慢的消褪了。往日顽劣饿小儿慢慢有了“人样”,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他唱歌给我姐夫听,唱的最后一句大概是这样的:“……我是一个人,你知道吗?”姐夫有意逗他:“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引得一家人哄堂大笑。慢慢的,他开始喜欢在我们和家人面前表演他的唱歌、跳舞、认字,在生活习性方面,能够听大人的话了,不再自私了,在一定的场合也讲文明了,还懂了一些日常的礼貌。通过学会溜旱冰,我还发现了他有点小男子汉的勇气。尤其他的标准的“广东话”、滑稽的动作和我们的笑声经常地飘在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中。
两年的幼儿园生活让“好哭鬼”变成了“笑豆豆”,蛮横自私的小邪头不见了。这个过程我想他的老师们是在艰辛中熬过的,而我们和我的家人是在不断的惊喜中度过的。我在这里
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小儿“转型”让我想起了西方几位著名哲学家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断。其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写到一段话:“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 .”;其二,亚里士多德也有类似此方面的言论“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其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曾经自豪的满怀憧憬的说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的东西分给小伙伴一半,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 .”。由此可见开端优良的幼儿教育对于幼儿终身的健康发展是意义深远的。
我个人认为,相对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仍是不能忽视和缺位的,不能把包袱一股脑的丢给老师,家里的生活毕竟是十六小时。我们国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大批父母会走上两个极端要么认为“树大自直”;要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正确的树立教育观念,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既不能放之任之亦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溺爱,有求必应,也不要急切教给孩子掌握知识﹑应用技能等一时性的事务。而是潜下心来,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一做从培养生活习惯﹑注重礼仪修养等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奠基性的东西。中国不乏这样的古训:“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做事,现做人”;还有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等等。
从人的一生接受教育的历程来看,小儿目前接受的幼儿教育无异于蹒跚学步,后面有好多的路要走。但是我想,从小儿目前的良好“转型”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良好的开端是幼儿园老师辛勤耕耘的结果。作为孩子的家长应深知其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且配合老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拓展和延伸这个价值和意义,让孩子在人生的轨道上顺利的向前走。
但愿和我一样广大孩子的父母能够正确的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感谢孩子的启
。最后,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再次鞭策需要为孩子长远考虑的家长朋友:“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定的命运”,点滴之事,润物无声,注重教育,影响终生。
中五班鲁宇璇的妈妈 周治卫